一到秋冬季節(jié),呼吸道感染疾病便進入了高發(fā)期。氣溫驟降,空氣干燥,再加上晝夜溫差大,孩子的呼吸道更容易受到各種病原體的侵襲。近期,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率顯著上升,粗略估計占到兒科急診就診比例的50%以上。許多家長反映患兒頻繁咳嗽,尤其在夜間加重,有的伴有反復高熱,甚至還有患兒發(fā)展到“白肺”。那么,支原體肺炎與其他呼吸道疾病有何區(qū)別?如何避免“白肺”的發(fā)生?
發(fā)病初期易被誤診為感冒
秋冬季節(jié),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流感病毒(如甲流和乙流)、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肺炎鏈球菌等細菌感染以及支原體感染等。這些病原體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后,患者表現為咳嗽、流涕、咽痛等癥狀,當感染加重時,可進一步發(fā)展為支氣管炎甚至肺炎。對于免疫系統尚未發(fā)育完全的兒童來說,秋冬季的呼吸道感染會呈現頻繁發(fā)作且不易恢復的特點,這也是家長最為憂心的問題。
在所有呼吸道感染病原體中,支原體很獨特,既不同于細菌,又不同于病毒。它缺乏細胞壁,因此許多傳統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頭孢類藥物)對其無效。患者一旦感染支原體,往往需要用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羅紅霉素)進行治療。然而,近年來支原體對這類藥物的耐藥率不斷上升,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挑戰(zhàn),即使是在合理用藥的情況下,部分患兒的癥狀仍難以快速好轉。
支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病原體會釋放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這些病原體從而感染。支原體肺炎的主要易發(fā)人群為兒童和青少年,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5-15歲學齡兒童,此外,兒童與同齡人頻繁接觸,也是容易感染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年齡段出現低齡化,5歲以下嬰幼兒也頻頻中招。
當病情嚴重時,支原體肺炎還會發(fā)展為“白肺”,即肺部大面積陰影,提示感染已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對這種“白肺”現象,醫(yī)生往往需要借助支氣管鏡進行支氣管及肺泡灌洗,俗稱“洗肺”治療,目的是清理病原體和分泌物,以緩解癥狀。若不及時進行相應治療,有肺壞死的風險,遺留難以恢復的肺部損傷,對患兒的呼吸功能造成長期影響。
簡言之,支原體肺炎的主要病原體就是支原體。支原體進入人體后,首先會黏附于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導致局部炎癥反應,并逐步向下蔓延至支氣管和肺部,進而引發(fā)支氣管炎或肺炎。比較麻煩的是,支原體的感染過程相對隱匿,發(fā)病較為緩慢,因此在初期往往被誤認為是普通感冒,延誤診斷和治療。隨著病程的發(fā)展,癥狀逐漸加重,才會顯現出支原體肺炎的特征性表現。
支原體肺炎有哪些典型特點
那么,支原體肺炎有哪些特征性表現呢?從臨床經驗來看,支原體肺炎的癥狀與其他呼吸道感染有相似之處,但也有獨特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持續(xù)性干咳 支原體肺炎最典型的癥狀是持續(xù)性干咳,通??人暂^為劇烈,即使在病情好轉后,也可能持續(xù)數周甚至更久。
發(fā)熱 多數患兒出現發(fā)熱,體溫一般在38℃-39℃,部分患兒會高熱不退。
咽痛和頭痛 支原體感染常伴有咽痛和頭痛,部分患兒還會感到肌肉酸痛、乏力等。
呼吸急促 隨著炎癥向下呼吸道蔓延,感染加重,患兒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胸悶等癥狀,這提示病情可能發(fā)展為肺炎或更嚴重的程度。
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比,支原體肺炎除了早期癥狀易與感冒混淆之外,還有兩個特點。一是體征與影像學表現不一致,也就是說,聽診可能沒有發(fā)現支氣管和肺部有明顯異常音,但胸片或CT檢查顯示肺部有大片陰影;二是病程長、恢復慢,即便在病情好轉后,支原體肺炎帶來的相關癥狀也會持續(xù)一段時間。
居家照護還是送醫(yī)治療看“輕重”
孩子出現輕微咳嗽、低熱等癥狀時,家長可以先居家觀察1-2天,嘗試通過家庭照護來緩解孩子的癥狀,這樣也能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讓孩子多喝水,緩解咽喉不適和咳嗽。其次是保證休息,充足的睡眠能幫助身體對抗感染。第三是監(jiān)測體溫,以便采取下一步照護措施,必要時可適當使用退燒藥和止咳藥。
當然,對于疑似支原體肺炎的情形,應根據癥狀輕重區(qū)別處理。輕癥通常表現為低熱、輕微咳嗽、喉嚨痛等,家長可在家進行簡單照護,一般輕癥可逐漸好轉。而當孩子出現以下癥狀時,應盡快送醫(yī)進行影像學檢查,以避免肺炎加重或發(fā)展為“白肺”的可能。
持續(xù)高熱 體溫超過38.5℃且持續(xù)超過3天,說明炎癥反應較重。
劇烈干咳 持續(xù)性劇烈干咳在病程中會不斷加重。
呼吸急促或胸悶 若孩子出現呼吸急促、胸悶、嘴唇發(fā)青等缺氧癥狀,提示肺部炎癥已較為嚴重,甚至影響到正常呼吸功能。
精神狀態(tài)異常 當孩子表現出嗜睡、反應遲鈍等精神狀態(tài)異常時,可能是病情加重或缺氧的信號,需立即就醫(yī)。
在秋冬季節(jié),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雖難以避免,但通過科學的預防、正確的照護,家長是可以幫助孩子減少感染風險的。比如,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臟手揉眼睛和鼻子,少去人員密集場所,避免給飛沫傳播提供機會;家中定時通風換氣,避免在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環(huán)境中逗留;日常應合理飲食、規(guī)律運動、睡眠充足,提升免疫力;為了減少交叉感染,呼吸道疾病高發(fā)期盡量避免去人員密集場所,若家中有其他感冒患者,注意做好隔離措施。
總之,支原體肺炎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全面了解它的特點,就有助于正確識別、應對和預防這種疾病,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
延伸閱讀
5個認識誤區(qū)要厘清
郭琳瑛
關于支原體肺炎,有5個常見的認識誤區(qū)需要厘清。
誤區(qū)1:支原體陽性等于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陽性并不意味著得了支原體肺炎,只是提示體內有支原體感染。支原體感染可表現為咽炎、支氣管炎甚至無明顯癥狀,只有當支原體感染導致肺部炎癥,且影像學檢查證實肺部有病變時,才可稱為支原體肺炎。因此,檢驗結果陽性是否需要治療,應由醫(yī)生綜合考慮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后判斷。
誤區(qū)2:聽診正常代表肺部無恙
前文已提到,支原體肺炎的體征較不典型,聽診正常不一定代表肺部無恙。因此,孩子若出現持續(xù)性干咳、高熱等癥狀,應重視影像學檢查結果,及時復查,以免誤判病情。
誤區(qū)3:青霉素和頭孢類抗生素對癥
由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所以青霉素和頭孢類藥物對其無效。治療支原體肺炎需使用阿奇霉素、羅紅霉素等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考慮到耐藥性的可能,如果患兒的癥狀在治療過程中無明顯改善,可能需要更換四環(huán)素類等其他抗生素,并由醫(yī)生評估是否進一步治療。
誤區(qū)4:肺炎痊愈后還咳嗽是復發(fā)
許多家長在孩子肺炎痊愈后發(fā)現咳嗽癥狀并未完全消失,擔心病情已復發(fā)。其實,這是支原體感染的一種常見表現,即使肺炎已經控制住,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氣道炎癥仍需一定時間緩解。因此,只要沒有出現發(fā)熱、呼吸困難等新癥狀,家長可以耐心等待咳嗽恢復,無需過度緊張。
誤區(qū)5:無高熱就不需要治療
支原體感染的癥狀不一定伴有高熱,有些僅表現為輕微咳嗽或低熱。但即使沒有引發(fā)高熱,支原體感染也可能對患兒肺部造成影響。所以,無論孩子是否發(fā)高燒,一旦出現持續(xù)性干咳、咽喉痛等癥狀,家長都應帶孩子到醫(yī)院排除支原體肺炎的可能。
(作者為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急診科醫(yī)師)(曲艷凝 段朱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