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第六屆“活力校園創(chuàng)新優(yōu)秀案例年度盛典”在上海舉行,100份創(chuàng)新案例脫穎而出。這項由耐克體育公益部與中國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發(fā)起的“活力校園”項目,旨在通過征集、評選、推廣小學體育教育優(yōu)秀案例,讓更多優(yōu)秀體育教師被看見,推動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體育教師向公眾展示了校園體育的多種可能性:
在一間大會議室內,可以嘗試冰上運動嗎?北京市海淀區(qū)羊坊店中心小學教師、雙奧火炬手周晨光的回答是:可以。
從2001年起在學校推廣“模擬奧運會”,近幾年周晨光又辦起“模擬冬奧會”——在大會議室里鋪上仿真冰面,孩子們就可以嘗試短道速滑、冰球、冰壺等運動項目。
近幾年,貴州畢節(jié)山村小學組建足球隊、四川涼山鄉(xiāng)村小學師生在課間跳“鬼步舞”等體育教學案例,頻頻“出圈”,引發(fā)公眾的關注與討論:鄉(xiāng)村學校的體育課還可以這樣上?體育課這么有趣?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汪曉贊長期從事體育課程與教學研究工作。從2017年起,汪曉贊每年都參與“活力校園”項目的評審和指導工作。在與一線體育教師交流的過程中,她發(fā)現基層不斷涌現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值得推廣的體育教學案例。
隨著近年來“身體運動促進大腦發(fā)育”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汪曉贊觀察到,一些學校體育課“打折”的情況少了,各種“花樣翻新”的體育課正在為校園注入活力。
“體育老師的課如果真的被孩子們喜歡,體育課是其他老師輕易搶不走的。”汪曉贊說。
“一個月踢爆一個足球”的鄉(xiāng)村小學怎么上體育課
在今年選出的100位獲獎者中,湖南湘潭縣射埠鎮(zhèn)繼述橋小學教師劉曉霜讓人印象格外深刻。今年25歲的劉曉霜已經當了4年小學老師,在這個最初只有4個班、18名學生的偏遠鄉(xiāng)村小學里,她既教語文、又教英語,還教體育;學校里的孩子多是留守兒童,她帶孩子的時間,比家長們帶孩子的時間還要多。
繼述橋小學只有一棟教學樓、一塊水泥操場,體育器材不多,大概一個月,一個足球就可以被“踢爆”。在這樣的鄉(xiāng)村小學,怎么上好體育課?
剛入職時的劉曉霜不會知道,正是體育課,成了激勵孩子學習進步、增長本領的“鑰匙”。
剛開始著手教課時,劉曉霜覺得“崩潰”:孩子學得痛苦,她教得心累。“跟我實習時帶的二三年級孩子不同,一年級的孩子總是接二連三地說要上廁所,或者喝水,還有喊牙痛、肚子痛、眼睛痛、耳朵痛……一節(jié)課明明很簡單的內容,好像永遠帶不動。”
于是,劉曉霜一面學著給孩子們“立規(guī)矩”,一面想辦法讓孩子們學得開心。她發(fā)現,只有在副課,尤其是體育課上,孩子們才有快樂的能量;出于愛玩的天性,孩子們在課間甚至能把土豆當成球來玩兒。
在參加一個公益項目時,劉曉霜認識了“活力校園”優(yōu)秀案例2020年獲獎者周晨光老師。受到周晨光“模擬奧運會”課程啟發(fā),她開始帶孩子搜集報紙、塑料袋、透明膠、飲料瓶、泡沫塊,制作“足球”“橄欖球”“旱地冰球棍”等運動器材,開展多種運動教學。
制作紙足球既是手工課,又是美術課,也是體育課,孩子們高興極了。劉曉霜讓孩子在做好的紙足球上寫下小組名字,她記得第一個紙足球被命名為“神龍一號”:“孩子們超級喜歡,他們覺得好有成就感!”
這樣的課總是很豐富:孩子們不到20分鐘就能做好一個紙足球,接下來的時間參與基本活動和足球訓練。隨著自制器材不斷“更新”,劉曉霜鼓勵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編游戲。有個男孩設計了一種用軟標槍射擊可樂瓶上小球的積分游戲,另一個小朋友則發(fā)明了類似于冰球的滾實心球游戲。
體育課,逐漸成為孩子們發(fā)揮本領的“主場”。有個由奶奶帶大的單親家庭男孩,原本性格害羞、怯懦,不善表達,學習拼音都很困難,然而在體育課上受到表揚后,男孩越來越積極,變得有責任、有擔當、善于組織,他學習成績大幅進步,會在日記里寫下踢足球的故事,會表達自己想當特種兵、當足球健將的愿望,女孩子都喜歡和他組隊。劉曉霜說:“能看到他在穩(wěn)定地往上走,那種‘我可以’的感覺,在他心里扎了根。”
汪曉贊總結,鄉(xiāng)村小學的教育資源不如城市豐富,但有城市學校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一是場地大,孩子們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二是鄉(xiāng)村有很多不需要特定器材設備的民間體育活動;三是鄉(xiāng)村孩子不像城市那么‘卷’,身體活動時間更多。如果體育老師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力,可以利用當地資源,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地做好體育教育。”
不一樣的課間操幫孩子們找回“精氣神”
體育課的體現方式,不僅在體育課堂,還在“大課間”。2021年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中小學校每天統(tǒng)一安排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每節(jié)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
在廣州天河盈彩美居小學擔任體育教師和體育科組長的鞏蓮蓮,花了不少心血在琢磨課間體育活動設計上。
“大課間鍛煉的難點在于,如果學生一直重復性地做某種操,時間長了會出現厭煩心理。”于是,鞏蓮蓮在幾年前提出了每周5天大課間實行不同活動的設計:游戲、體能、武術、跑操等循環(huán)進行,讓老師在帶領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把孩子們的“精氣神”激發(fā)出來。
后來,鞏蓮蓮又開始訓練領操員、組織廣播操評比。她發(fā)現,這種創(chuàng)新的大課間活動有效改變了以往部分學生做操時“逐漸懶散下去”的狀態(tài),學生能在活動中出汗了,達到了鍛煉身體的效果。
不久前,鞏蓮蓮的學校舉行了武術操評比活動,結果好得超出預期。“我本覺得六年級的孩子害羞,做操時肯定不愿‘嘿哈嘿哈’地喊出聲,沒想到有個班級每個學生都拿出100%的努力去做,不但動作整齊,而且聲音洪亮,最后拿了第一名,成就感、班級榮譽感都來了。我覺得這就是體育發(fā)掘班級和學生內在潛力的方式,也是我非常驕傲的地方。”
鞏蓮蓮還抓住晨間活動時間,為孩子們創(chuàng)編了新式“老鷹捉小雞”等游戲,并引導學生自己參與創(chuàng)編。她說:“學生早上適當運動一下,然后再去早讀和上課,精神狀態(tài)會更好,也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
在帶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鞏蓮蓮注意到個別低年段孩子出現了平衡性、自控能力差的情況。“有個一年級孩子,經常在走路、跑步的時候絆倒自己,站隊都站不好,還會無意識地做一些不合理的動作,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家長告訴我,孩子從小的身體感覺能力就差,走路容易摔跤,膝蓋處經常有傷疤。”
結合低年段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體育健康專業(yè)知識,鞏蓮蓮設計了一種“平衡練習課”,利用“靈敏圈”器材,鍛煉學生的平衡能力。經過一年多的訓練,那個平衡力差的孩子進步很大,走路、跑步不容易摔跤了,跳繩也穩(wěn)了。去年參加廣東省“學、練、賽”活動后,鞏蓮蓮的平衡課被推廣到當地多個中小學。
如何讓更多的體育教師“被看見”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活力校園創(chuàng)新優(yōu)秀案例年度盛典”研討會除了有體育健康領域的學者和一線體育教師,還多了教研員的參與。
汪曉贊告訴記者,《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發(fā)布以后,許多一線教師存在困惑:低年級基本運動技能怎么教?“大單元教學”怎么操作?跨學科教學怎么設計?而通過高校學者到教研員、再到一線教師的交流,可以將新課標的要求“翻譯”出來、真正貫徹下去。
來自云南昆明市西山區(qū)教研信息培訓中心的畢亞武,今年獲得“活力校園”的新獎項“體育教研員創(chuàng)新案例”。
畢亞武1986年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學校當老師,經過多年一線體育教學經驗積累,成為一名體育教研員。
畢亞武說,昆明當地的教育資源分配相當不均衡:示范性學校的師資足夠,開展各類活動非常豐富;而在一些山區(qū)學校,體育教師入職后要當班主任,兼職教語文、數學,體育成了“附帶”的科目。山區(qū)學校的體育課也不好開展,“球場建在大山里,打個籃球不小心丟下去,都要五六天才能找上來。”
如何讓孩子在體育課堂上多參與、多出汗,十分考驗體育老師的教學能力。畢亞武發(fā)現,剛從高校畢業(yè)的體育教師具備相當高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水平,但真正上手教課時往往缺乏新意。作為經驗豐富的教研員,畢亞武會給出針對性的建議,比如熱身跑太枯燥了,可以配合音樂節(jié)奏跑圓形,或者模仿動物飛行、爬行。
在昆明,很多體育教師來自少數民族,畢亞武就是彝族。為提升學生興趣,教師們把民族體育中適合孩子的動作整理出來,融入體育課和大課間,帶學生跳傣族健身操、佤族舞、黎族竹竿舞,耍哈尼刀,玩蒙古族射箭……
從“學體育”到“教體育”,從青澀到成熟,年輕教師們覺得在畢亞武這里得到很多幫助。畢亞武說,把民族體育提煉成課程,最重要的是注重體育屬性,“力量、速度、耐力、靈敏,都要體現出來”。
做好體育教育靠的不僅是硬件。在汪曉贊看來,更重要的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學校的支持程度”。
通過走訪調研,畢亞武帶著年輕體育教師們“磨課”,指導體育教師們上好體育課,真正讓孩子們愛上運動。
小時候在村里讀到4年級才轉去城里念書的劉曉霜,很了解孩子們內心深處希望“被看見”的想法。她想把在師范學校學到的技能都盡量帶給孩子們。“現在都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我希望孩子們有更多的可能性:雖然比不上專業(yè)人士,起碼知道哆來咪發(fā)唆拉西,掌握幾種球類運動的基礎能力,未來如果有機會繼續(xù)深造,肯定比從來沒接觸過的要容易一點。”
渴望“被看見”的不僅僅是學生。如何讓畢亞武、劉曉霜和鞏蓮蓮這樣的體育教育工作者被更多人看見?
汪曉贊認為:“不少體育老師過去不自信,總覺得是‘小三門’。而當體育老師的辛勤付出被社會所知道,他們的專業(yè)自豪感、積極性都提高了,體育教育也能進一步引起社會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