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訊 她二十八年如一日,始終兢兢業(yè)業(yè)、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成為業(yè)務能力強、教學水平高、遠近聞名的好老師;她堅持用愛心鼓舞每一個孩子,為孩子們美好的未來奠定了堅實基礎;她把教書當成一項事業(yè)、把教育當作第二生命,用自己的敬業(yè)與奉獻對孩子們潛移默化;她不僅致力于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更用自己的智慧與熱情助力同伴成長,引領更多青年教師成長為優(yōu)秀骨干教師……她就是漢中市寧強縣南街小學高級教師殷秀琴。
愛心鼓舞 學生未來的“奠基石”
1995年7月,殷秀琴從漢中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毅然回到家鄉(xiāng)踏上三尺講臺,由此開啟了漫長的從教之路。教學工作中,她用慧眼去發(fā)現每個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用愛心、耐心、細心幫助每一個孩子成長,用無私的愛深刻詮釋了“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偉大。針對問題學生柯某,她大膽采用“21天小目標培養(yǎng)法”,實現了“柯某變形記”,柯某最終以三科278分的成績小學畢業(yè)。她以母親般的溫柔、以傾聽者的姿態(tài)耐心與早戀的小張談心3個多小時,使小張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發(fā)奮學習,以全縣前50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某高中,最終以高分被211高校錄取。
言傳身教 立德樹人的“好榜樣”
為了教好每位學生,殷秀琴經常不能盡到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的責任。多少個黎明,她早早來到學校,管理早到校的學生,準備一天的工作,卻把接送女兒的任務完全交給了丈夫;多少個夜晚,她為批改作業(yè),卻顧不得陪伴學習緊張的女兒;多少個節(jié)假日,她忙著安排學生實踐活動、鉆研教學業(yè)務,卻顧不得回老家看望年邁的父母。為了上好每節(jié)課,她總要查閱能查找到的資料,認真琢磨每句課堂語言,精心設計每個問題,家中一桌一椅一小燈是她最忠實的伙伴,見證了她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哪個學生生病,她比誰都著急;哪個學生有困難,她總是熱心幫助,甚至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好。由于她多年從事雙班數學教學,患上嚴重的喉炎,為不耽誤學生一節(jié)課,即使在嗓子發(fā)炎最嚴重的時候,她也一邊喝藥,一邊借助擴音器堅持為學生上課,甚至借助“啞語”手勢教孩子們。面對家人的心疼與責備,她總是笑著說:“教育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沒有教學、沒有學生,我的生命也就黯淡無光了。”多年來,殷秀琴所帶班級班風正、學風濃,連年被學校評為“文明班級”和“紅旗中隊”。
示范引領 教師成長的“引路人”
為了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殷秀琴經常參加“同伴互助”式聽評課活動,先后高質量完成縣級研討課、示范課、觀摩課、送培下鄉(xiāng)等任務二十余次,學科培訓示范課獲得老師們一致好評。蘇陜交流學習中,她執(zhí)教的《正負數》獲得參會專家與老師的高度贊譽。她力推校本研修,確立了“基于問題、優(yōu)化資源、共同行動”的校本教研指導思想,形成了“聚焦問題、立足課堂、優(yōu)化資源”的三大策略,強化了“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構建了案例打造的多種模式,學校被評為陜西省課改先進單位,她個人也被評為陜西省小學數學學科“課改新秀”、學科基地“領頭雁”。在“青藍工程”中,她指導的6位年輕教師先后成長為全縣學科骨干教師,均榮獲“市級教學能手”稱號。
刻苦鉆研 學高為師的“實踐者”
二十八年來,殷秀琴始終踐行漢中師范學校“學高為師”的校訓,不斷探索,形成了“激情+靈動”的教學特色,參與或主持的9項省、市、縣級課題均順利結題,40余篇教育論文、教學設計、教育敘事等成果獲省市級獎勵。她也從偏遠的山村小學逐步走向縣城最好的小學,先后擔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年級組長,成為了學生眼中“有趣、有愛、有品”、家長眼中“專業(yè)、用心、用情”的好老師,成為同事眼中“有想法、有擔當、樂奉獻”的好榜樣,先后被評為“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課改新秀”“中西部鄉(xiāng)村首席教師”“漢中第五屆名師”“漢中市311人才”“漢中市學科帶頭人”“寧強縣敬業(yè)奉獻道德模范”等。
“把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事業(yè)去做,在每一個平凡的細微處發(fā)現工作的價值,并把工作的意義借助每一個細節(jié)發(fā)揚開來,讓教師這一平凡的職業(yè)變得不平庸。”這是殷秀琴的座右銘,不僅體現了鐫刻在她心底的教育情懷,更展現了她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師德匠心,深刻詮釋了她對教育事業(yè)的無比熱愛、執(zhí)著追求。(供稿:吳天文 彭兆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