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關鍵時節(jié),田里農事正忙。據農業(yè)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目前全國春播糧食完成意向面積過半,東北春播糧食過三成,進度均快于去年同期,夏糧豐收首戰(zhàn)告捷有基礎。專家表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毫不放松糧食生產,進一步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對于穩(wěn)定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天氣轉暖,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陸續(xù)進入適宜播種期。最近,東北地區(qū)春播以日播量2400多萬畝的速度加快推進。
記者近日在遼寧省產糧大縣鐵嶺市昌圖縣看到,伴隨著機械的陣陣轟鳴聲,一排排深松機、免耕播種機列隊跑過,平整的田壟像攤開的五線譜,深松、開溝、施肥、播種、覆土……
根據最新農情調度,當前,遼寧省旱田作物播種陸續(xù)展開,大連、丹東、鐵嶺等部分地區(qū)玉米種植進入高峰期;水稻育秧已結束,5月2日,沈陽市遼中區(qū)率先開始水稻插秧。
記者了解到,在黑龍江,目前水稻插秧也已陸續(xù)展開,截至5月9日,全省旱田已播種超9600萬畝,水稻插秧超260萬畝,大豆已播1600萬畝以上。截至5月5日,吉林省糧食作物播種已完成61.45%,同比快3.83個百分點;其中,玉米已播種79.65%,同比快5.11個百分點。
在南方,多地早稻種植插秧已掃尾收官。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qū)之一,江西今年安排的糧食播種面積達到5659.3萬畝,其中早稻種植面積超過1830萬畝,絕大部分已完成播栽任務。
“當前春季農業(yè)生產進展順利、形勢較好。冬小麥面積穩(wěn)定在3.36億畝,目前長勢已與常年基本相當,奪取夏糧豐收有基礎。”農業(yè)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據農情調度,今年春播糧食意向種植面積9.4億畝,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全國已春播糧食4.92億畝,完成意向面積超過一半,東北春播糧食過三成,進度均快于去年。
“去年下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續(xù)蔓延的背景下,國際糧價劇烈波動并向國內傳導。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保障好國內糧食生產供應,穩(wěn)定糧食市場價格,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基礎,對于穩(wěn)定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農業(yè)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處長、研究員姜楠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疫情之下,由于局部地區(qū)人員流動、農資運銷和農產品流通受阻,今年的春耕生產受到了一定影響。對此,有關部門采取暢通運輸通道、強化農資對接等一系列措施,打通堵點卡點,保障農業(yè)生產順利。
在東北三省農資運輸重點港口之一營口港,記者看到這里的裝卸工人和司機正加班加點,已連續(xù)多日裝運化肥超萬噸。營口市還在42個公路檢測口開辟化肥運輸專用通道,鐵路最高發(fā)車量達到每天180車,農資運輸進度加快。據遼寧省農業(yè)農村廳介紹,今年遼寧省春耕農資總需求量317萬噸,目前供應充足,備實、下擺接近尾聲。
受國際原料漲價影響,農資價格走高也對農戶造成了不小的種糧增收壓力。對此,多地通過強化農資對接等措施,解決農戶種田痛點。
“今年農資價格漲得厲害,好在平臺幫助我們直接對接農資企業(yè),原本要花5萬多元的農資只花了4.4萬元,省下了6000多元!”江西省豐城市蕉坑鄉(xiāng)柿源廟村種糧大戶辛明說,豐城市搭建了農資對接平臺,與多家大型化肥生產廠家直接聯系洽談,通過工廠直供,化肥等農資購買成本明顯下降。
此外,科技護航也成為奪取糧食豐收的重要支撐。
記者在北大荒集團普陽農場有限公司的“無人農場”看到,往年水整地時,農機手駕駛農機滿地跑的忙碌場景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工作人員站在地邊拿著手機不停點按。“在手機應用上設置好出發(fā)點、轉彎點,智慧農機就能自動規(guī)劃作業(yè)路徑。”普陽農場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區(qū)副主任劉剛介紹,“無人農場”示范區(qū)今年水稻種植面積將達3000畝。普陽農場有限公司農業(yè)發(fā)展部部長李海龍說,春忙時需要大量人力,疫情影響下更容易出現用工難?,F在通過“無人農場”建設,大大減輕了種植戶勞動強度。
“現在距夏糧大面積收獲還有一個月左右,還要過病蟲害、干熱風、倒伏等關口,我們將指導各地加強肥水調控,強化分類管理。目前早稻面積落地,預計穩(wěn)中有增,后期重點是加強田間管理。”鄧小剛表示,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將引導農民種足種滿,穩(wěn)定玉米、增加雙季稻、發(fā)展再生稻、擴種大豆,力爭秋糧面積只增不減。
“今年要毫不動搖堅持重農抓糧、穩(wěn)產保供,毫不放松糧食生產,進一步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姜楠說,保障糧食安全要立足于當下,更要著眼于長遠。從中長期看,我國糧食安全形勢依然緊迫,必須堅定不移筑牢國內糧食安全根基,暢通國內國際糧食產業(yè)循環(huán),從科技支撐、政策支持、市場引導等多向發(fā)力,強化政策儲備和中長期糧食安全形勢研判,始終把糧食安全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記者 汪子旭 熊家林 陳春園 武江民 王建 黃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