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師群體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提升全民族素質、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人才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新中國70華誕即將到來之際,于漪、衛(wèi)興華、高銘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以表彰他們在長期的教研生涯中,啟迪智慧、傳承知識、塑造人格,以璀璨的生命光華照亮學子的心靈和成才之路,為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進步培養(yǎng)了大批建設者和接班人?! ?/p>
于漪:育人師表 教改旗幟
“我常反思,我的課有多少上在黑板上,有多少教到學生心里。”
“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這絕不是空話,我一輩子都在學。”
這是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曾任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的于漪對教師職業(yè)的深刻認知。正是這種勇于自省、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她成長為中國基礎教育變革的引領者,推動新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領域推進,被譽為“育人一代師表,教改一面旗幟”。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蘇鎮(zhèn)江。小時候,她遭遇了日本侵華的苦難,艱難求學,抗戰(zhàn)勝利后,她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系,師從曹孚、周予同等著名教授,學到了扎實知識,增強了對教師職業(yè)的認同感。1951年,她被分配教高中歷史。雖然不是其所學專業(yè),但憑著鉆研勁兒,她編撰了歷史教學小冊子,積累了豐富的教學方法。
7年后,于漪根據組織分配改教高中語文,這意味著她必須適應新任務,進行新探索。在實踐中,她認識到,教師必須是設計專家,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一堂課如何開始,怎么鋪展開,怎么形成高潮,怎么結尾,怎樣做好與下一堂課的銜接,對這些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不僅如此,老師還要錘煉教學語言,克服口頭語言存在的問題,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邏輯性、連貫性,增強吸引力。通過不懈努力,她在語文課教學中嶄露頭腳。
1978年,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于漪的語文教學進入新階段。她系統(tǒng)整理多年語文教學經驗,完成了《中學語文教學探索》《中學語文備課手冊》等多部著作。此后,她研究教師學,出版了《現代教師發(fā)展叢書》和《現代教師學概論》等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著作,在中國教育界產生重大影響。20世紀80年代,隨著電視機進入千家萬戶,于漪主講的直播公開課為很多人所關注。在上海等城市,其影響甚至超出教育領域,成為社會熱點話題。據不完全統(tǒng)計,她先后共開設了約2000節(jié)公開課。于漪課堂或于漪教學成為中國教育的閃亮品牌,不僅春風化雨,滋潤了眾多學子的心靈,而且為廣大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樹立了榜樣。
“我就是一塊鋪路石,讓中青年老師踏過去,指引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學好語文,幫助建好精神家園,創(chuàng)造中國教育的未來。”90歲的于漪至今仍在實踐著自己的諾言。
?。◤埍J纾 ?br />
衛(wèi)興華:經濟學理論“清道夫”
有這樣一位幾十年孜孜不倦地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專家,對推動改革開放進程起了重大作用,在經濟學學術圈內聲名遠播。他就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經濟學科規(guī)劃小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衛(wèi)興華。
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第一屆政治經濟學專業(yè)研究生、新中國自己培養(yǎng)的第一代經濟學家,衛(wèi)興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貫穿新中國70年歷程。其著作《衛(wèi)興華選集》《政治經濟學研究》《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國共產黨經濟思想史論》等,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行了大膽理論探索。日本《中國研究月刊》稱其為“中國穩(wěn)健的改革派經濟學家”,《中國經濟時報》則稱其為“經濟學理論清道夫”。
1925年10月,衛(wèi)興華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日本侵華戰(zhàn)爭使世代務農、沒有家庭文化淵源的衛(wèi)興華求學之路異常坎坷。幸運的是,他從1939年開始受惠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先后就讀于多所學校并于1948年進入華北大學。1950年,以華北大學為基礎的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他被分派到經濟系學習,之后跟隨蘇聯專家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1952年,衛(wèi)興華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從此走上了經濟學教研之路。
回首教研生涯,衛(wèi)興華總是會提及對他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一位是引導其走上革命道路的中學校長,另一位是偉大的精神導師卡爾·馬克思。他從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挖掘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具有指導作用的規(guī)律性認識。
在豐碩的研究成果中,他感到自豪的包括幾個方面:一是糾正了上世紀50年代蘇聯和中國經濟學界在資本主義級差地租與絕對地租加總計算上普遍存在的紕誤。難能可貴的是,在當時全民所有制內部非商品經濟論和生產資料商品外殼論等理論觀點流行的時代,衛(wèi)興華明確肯定了全民所有制內生產資料的商品性質;二是在上世紀80年代突破了流行的生產力二要素或三要素論,提出了在經濟學界影響廣泛的生產力多要素論;三是澄清了學界對于貨幣本質屬性的誤解。
今年,衛(wèi)興華已94歲高齡了,但其研究步伐并沒有停下來,幾乎每年都有論著問世。“不惟上、不惟書、不惟風、不惟眾”是衛(wèi)興華的座右銘,“把理論作為真理的喉舌,在研究中絕不做‘風派理論家’”是他的堅守。
?。◤埍J纾?br />
高銘暄:為國哪曾半日閑
獲知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91歲的高銘暄動情地說:“是黨和國家培養(yǎng)、教育了我,使我由不諳世事的學生逐步進入法學殿堂。黨和國家對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我會永遠銘記在心!”
1928年,高銘暄出生在浙江省玉環(huán)縣的一個小漁村。父親曾經在浙江省高等法院任審判官,后到杭州國民政府的地方法院任推事(即法官)。父親當年的職業(yè)在他身上多多少少打下了一點烙印,覺得自己是“法”門子弟,與“法”有天然聯系,并由此暗暗立下了從事法律工作的志愿。1947年秋季,高銘暄進入浙大法學院讀書,走上了刑法學研究之路。1951年,他畢業(yè)后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攻讀研究生學位,從此他就與該校結下不解之緣。1954年,他走上講臺,給本科生和低年級刑法研究生上課,開始了為新中國培養(yǎng)法學人才的歷程。
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高銘暄積極投身科研,推進刑法學科發(fā)展。除了主編或者參編100多種著作、發(fā)表300多篇專業(yè)論文之外,他還主編了7種刑法學教材,出版了8種個人專著。他積極參與新中國法制建設,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刑法立法工作,全過程參加了1979年刑法典的起草制定工作,成為一名自始至終參加刑法典起草工作的刑法學者。
作為當代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高銘暄可謂功成名就?;仡櫲〉玫某删?,他提到最多的有兩點。一是學習。他的座右銘是“活到老學到老”。據了解,雖然已經91歲高齡,但是他仍然堅持每天學習英語1小時,不想落伍,求知若渴,這是他保持思維敏捷、學術常青一大秘訣。高銘暄酷愛京劇,他最愛的唱詞是《洪羊洞》里的那一句“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閑空”。這正是他的人生寫照:在從事法學教研的60多年間,他孜孜不倦地投身國家立法育人事業(yè)。二是感恩。他說,吃水不忘掘井人,知恩圖報方為君子。他要記住學校對他的恩情,記住大家對他的關懷和幫助,把獲得的榮譽看成是對自己的鞭策,榮譽越高,責任越重。他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工作,繼續(xù)前行,把自己的余生,持續(xù)地奉獻在為人民服務的崗位上。
?。ㄊY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