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堅持學習英語X天”“恭喜你完成今日運動量”……近年,一些大學生時常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分享“打卡”記錄。
為調(diào)查大學生為何熱衷“打卡”,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近百所高校的大學生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78.9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參與過自我監(jiān)督類的“打卡”,其中50.15%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打卡”堅持時間處于半個月以內(nèi),34.84%受訪者能堅持到半個月到3個月,能夠堅持到3個月以上的受訪大學生占15.02%。在堅持“打卡”超過半個月的被調(diào)查對象中,88.55%認為堅持“打卡”會產(chǎn)生比較好的學習或鍛煉效果。
有人堅持,有人放棄
來自遼寧一所高校的朱思宇是英語專業(yè)的大二學生,單詞儲備量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朱思宇和室友約定,每天把背單詞“打卡”的鏈接分享給彼此,如果哪天沒完成,就要給對方發(fā)個小額紅包。朱思宇和室友的聊天界面,只有互相分享的“打卡”鏈接。
即將升入大三的朱思宇課業(yè)壓力很大,課余時間還要參加社團活動,只有晚上回寢室后的時間留給厚厚的單詞薄。寢室熄燈后,朱思宇往往空有一腔背單詞的熱情,卻敵不過和枕頭“親密接觸”的強烈念頭,一不小心意志力就會“滑坡”。
朱思宇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背單詞的線上班級,加入后可以和全國各地的人一起背單詞、一起“打卡”分享,相互勉勵。想“與自律者同行”的他加入了這個線上班級,每天在群組里看到別人背單詞的數(shù)量和完成時間,也能看到自己的班級排名,競爭帶來的緊張感時刻鞭策著他。
朱思宇所在的線上班級里,排名靠前的同學已經(jīng)連續(xù)“打卡”1530天,有一些同學會早起或者熬夜背單詞,一天背300到400個單詞是他們的常態(tài)。“打卡”群同學“打雞血”的狀態(tài)激發(fā)了朱思宇的強迫癥,“一天不‘打卡’,看著空了一天就渾身難受。”
為了不讓自己因為厭煩而半途放棄,他會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自己的計劃,“比如平時每天計劃背80個單詞,特別忙的時候我就會把當日目標設(shè)置成30個。”現(xiàn)在,朱思宇和室友已經(jīng)堅持了438天。他說:“‘打卡’就像爬山,起初爬的時候特別累,半路上什么風景也沒有。后來你看到了云朵,有了點成就感,但是仔細想想,看到云朵說明還在山腰,你還得往上爬。學英語就是這樣,就算你爬不到‘頂峰’,也得爬。”
但是“打卡”這條路,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朱思宇這樣堅持到底。調(diào)查顯示,有過自我監(jiān)督“打卡”經(jīng)歷的被訪者中,有46.85%的受訪大學生因為“太忙沒有空閑時間”而導致“打卡”間斷,33.63%覺得“打卡”軟件起不到預(yù)想的效果而主動放棄,32.13%因為惰性太強而沒有堅持下去。
安徽一所高校的李昊在同學的帶動下加入了“‘打卡’大軍”。剛開始,她下定決心要背完四級單詞,可是繁重的學習和學生工作壓力慢慢地把“打卡”的時間沖掉。有時候忙完一天的學習和工作,回到寢室已經(jīng)是晚上11點,有的室友已經(jīng)早早休息。李昊匆匆忙忙洗漱完畢,再為下一天的學習做些準備,時間就到了第二天凌晨。
手機屏幕發(fā)出的亮光無法阻止困意一次次襲來,很多時候,李昊的眼皮一次又一次“打架”,恍然間猛地睜開眼時,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是第二天早上,頭天晚上只背了五六個單詞,就直接睡著了。
李昊心情復雜,說不清是懊惱還是自責。但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得次數(shù)多了,當初每天“打卡”的堅定斗志也就自然而然地化作泡影。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大連工業(yè)大學教授谷力群認為,人能否持續(xù)堅持“打卡”除了行為約束也與性格有關(guān),有的同學追求完美或者偏強迫癥,或者性格中就有按部就班、遵守規(guī)則的特性,做了就必須堅持到底。
對于能否堅持自我監(jiān)督“打卡”,谷力群補充說,堅持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同時是一個人個性本身的特點使然。反之,性格中惰性較強或者靈活性較高的人,是不太愿意約束自己的。
大學生到底圖什么
今年寒假,剛剛“飄過”英語四級的朱安在自己的計劃清單上加了一行“每天學英語1個小時”,以應(yīng)對此后的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按照計劃清單上的日程,“打卡”第一天,她7點起床,拿出手機準備開始學習。
第一天的任務(wù)在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內(nèi)完成后,朱安沒有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打卡”的信息,而是悄悄把鏈接轉(zhuǎn)發(fā)到了自己的“小號”。
“‘打卡’只是為了記錄學習,并不是給別人看的。”她很反感每天在朋友圈“打卡”,總覺得時間長了容易流于形式,或者變成朋友圈里的“表演”。
寒假期間,朱安每天要投入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不同的“打卡”任務(wù)。她學會了日語五十音圖、完成了一套口語課程、讓自己的體重減輕了10斤。
“打卡”,對于朱安來說像是身邊的朋友,陪伴自己完成每天的任務(wù),可對于沈陽一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孫宇澤來說,“打卡”更像是一個自我提升課堂。他的漫漫“打卡路”就是從他決定成為一名體育特招生開始的。
孫宇澤在微博上看到體育博主每天使用健身“打卡”App訓練,就試了試。因為有良好的體育基礎(chǔ),起初他“打卡”時來一點兒也不費勁,在新奇和滿足的驅(qū)使下,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wù)。
高三寒假期間的集訓,讓他逐漸不太看重運動類App提供的訓練項目。北方的冬天,戶外氣溫攝氏零下十幾度,體育隊的隊員捱著刺骨的低溫在操場一圈圈地跑、一遍遍地練習著高抬腿。好不容易捱到晚上7點多訓練結(jié)束,又要馬不停蹄地趕回學校上晚自習。晚上回到家,他只想倒頭就睡,根本沒有心情“打卡”。
如今,孫宇澤在課堂上學到更多更為專業(yè)、系統(tǒng)的體育鍛煉方法,健身“打卡”App在他眼里就沒那么實用了,他索性放棄了“打卡”。
雖然自己不再“打卡”,但孫宇澤依舊認為“打卡”是最有效、最方便快捷的自學方式,他相信只要自己意志足夠堅定,就能做到“心中有卡”。
中青校媒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74.70%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促使自己“打卡”的動力是想通過堅持提升自己的某方面能力,57.23%想證明自己有堅持下去的能力,22.29%希望其他人能看到自己的堅持。他們選擇“打卡”,圖的不是“打卡”這個動作,而是“打卡”背后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打卡’時間長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節(jié)奏變了,‘打卡’也要隨著變化。”朱安對于“打卡”如此推崇,源于高三時“學霸”同桌的推薦。高三以前,她還沒覺得學習是頭等大事,可是高三一開學,每天十幾張試卷、大段大段的知識點,讓她慌了陣腳。
“高三開學的數(shù)學考試我只考了74分,當時感覺五雷轟頂。”她的同桌是一個每天都會給自己定制任務(wù)的“打卡女孩”,桌子左上角總會擺著精致的“打卡清單”。“這個很有用,每天看著自己一點點變好,是很幸福的事情。”同桌的一句話讓剛剛蒙受打擊的朱安動了心。
從此之后,朱安每天都會和同桌利用課間10分鐘的時間一起制作“打卡”清單,督促自己完成學習任務(wù)?;氐郊依?,她還會給自己額外布置一組數(shù)學專項練習,也是“雷打不動”。她從高三那年的11月一直堅持到次年高考,最終高考數(shù)學成績從剛進高三的74分漲到了118分。
朱安覺得,“打卡”就是登山,進一寸就有進一寸的歡喜,不必去追求“打卡”的天數(shù),只求每天都是更好的自己。
樹立正確“打卡觀”
翁瑾是福建一所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由于專業(yè)的需要,這個暑假,她找了一款英語口語練習App,開始每天“打卡”學習。她之所以選擇“打卡”,是因為需要一種外來的力量來督促自己。但是翁瑾心里很清楚,自己追逐的目標并不是積分或者物質(zhì)的獎勵,她更加在乎自己的口語是否得到提高,“打卡”只是一種約束自己的形式。
即使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翁瑾一想到有“打卡”在,就還是會硬著頭皮學下去。翁瑾有一次在實習單位工作不順利,下班回家后,她簡單吃了幾口晚飯就躲進房間,滿腦子想的都是白天的經(jīng)歷。晚上10點,口語“打卡”的提示音才把她從不快的情緒中抽離出來。她看著手機屏幕里的“打卡”提示,鼓勵自己“既然有這樣的“打卡”任務(wù)在,進度還是0%,無論如何還是要完成”。由于不在狀態(tài),當天的學習效果讓她很不滿意。在完成“打卡”任務(wù)之后,她又掏出手機,比往常多花了15分鐘,跟著軟件多讀了兩遍。
翁瑾覺得“打卡”關(guān)鍵還是看個人想要什么。抱著什么樣的目的進行“打卡”,最終就會有什么樣的效果。翁瑾認為自己“打卡”的效果還不錯,有自己既定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在她的口中“打卡”是一件對自己有益的事。
可在沈陽上學的張宇對于“打卡”并不看好,這個暑假他正準備國際注冊會計師考試,他也選擇了“打卡”學習,每天十點多在朋友圈更新一條學習的照片。
起初,坐在書桌前學習將近一個小時對他來說是件難事。“全都是數(shù)字和各種圖表,很枯燥。”學著學著,他手里的筆就會轉(zhuǎn)起來。剛開始的幾天,他每天都會發(fā)朋友圈,也有很多朋友在“圈里”和他互動,讓他覺得倍受鼓勵,學習的勁頭也足??墒菦]過多久,朋友圈的互動點贊越來越少,沒有了反饋,學習又變回了一個人的“苦熬”,枯燥感又回來了。張宇坦言,選擇“打卡”某種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學習機構(gòu)提供的物質(zhì)獎勵,他的學習進度和效率并沒有因為“打卡”而有什么改變。
“感覺發(fā)朋友圈就是在給教育機構(gòu)做宣傳,對于自己沒什么幫助。”張宇說,“有時候還會覺得厭煩,感覺莫名其妙多了一件事要做。”
中青校媒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86.13%的受訪者認為堅持“打卡”是有效的,這與他們的“打卡”初衷有密切的聯(lián)系。
谷力群認為,“打卡”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成長助力,但是不能強求每個人都要以這樣的方式完成某項學習。每個人規(guī)劃人生都有不同的偏好和路徑,不要把“打卡”套用在每個人的身上。如果用不好或者不想用,也不要內(nèi)疚、自責。
“堅持‘打卡’只是一種外在形式,不能是宣傳,更不能是作秀。‘打卡’能否堅持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自己想通過‘打卡’獲得什么,真正能夠支撐自己一步步堅持下來的,還是學到手里的知識和技能。”谷力群說。
?。☉?yīng)受訪者要求,文中朱安、李昊、張宇為化名)(福建師范大學 王軍利 遼寧科技大學 蔣天熠 見習記者 畢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