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羅布泊發(fā)現(xiàn)50多年前地質工作者遺骸
民警在整理遇難的地質工作者的遺物。
遇難者的防風鏡
遇難者隨身攜帶的50多年前出版的報紙
遇難者的手電筒
棉工衣、紅色毛線團、長棉襪、手電筒、防風鏡……這些是一名地質工作者留在戈壁灘無人區(qū)的多件遺物。
11月28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員會公安局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平安茫崖”發(fā)出一條特殊的“尋親信息”:尋找上世紀60年代在茫崖大浪灘失蹤人員親屬!
11月29日晚,茫崖行政委員會公安局副局長唐拓華向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證實說,這條特殊的尋親信息,確系該局發(fā)出。通過遺物,他們初步查證推測,這位地質工作者名叫鄧光學,可能為四川籍。在四川儀隴縣和巴中縣有親戚朋友或同學。“目前,我們已與四川巴中警方取得聯(lián)系,希望兩地聯(lián)動,一起幫這位罹難地質工作者尋親。”唐拓華說。
當晚8點30分許,巴中警方回應,尋親行動已連夜展開,11月30日應該就有新消息。
發(fā)現(xiàn)遺骸
帆布包里裝有防風鏡
據唐拓華介紹,今年11月,在青海茫崖大浪灘沙灘上,有撿石愛好者發(fā)現(xiàn)了一具人體白骨。接到報警后,經茫崖行委公安局刑警和法醫(yī)現(xiàn)場勘查,遺骸位于花土溝鎮(zhèn)至新疆若羌縣羅布泊鎮(zhèn)沙子便路往北100余米,距大浪灘鉀肥工區(qū)直線距離10公里左右。“遺骸仰面露在地表,已完全白骨化。”唐拓華說,遺骸為男性,身高在1.75米左右。身穿深藍色棉工上衣和棉褲,黃色冬皮鞋,隨身攜帶一個淺黃色帆布包。通過查看,帆布包里裝有信件、手電筒、防風鏡等遺物。
初步推測
或是川籍地質工作者
通過現(xiàn)場勘查和遺骸方位,民警推測,這位在茫崖大浪灘地區(qū)的失蹤人員,可能因走失迷失方向,不幸在無人區(qū)罹難。
同時,根據穿棉工衣、信件郵戳和一張洛陽日報,民警推測死亡時間為1960年9月至1961年4月前。帆布包內有多雙手工縫制的深色長棉襪,襪子里包裹著一團紅色毛線。另外,民警通過解讀信件模糊字跡和郵戳判斷出,信件寄往了新疆若羌縣。一個信封寄出地址是:四川省儀隴縣郵電局,有“鄧光學同志收”字樣;另一個信封模糊,有“鄧光學同志收”字樣;一個寄發(fā)往貴州的信封為“李中華”收,寄件地址:四川省巴中縣鼎山公社××××四小。
唐拓華說,通過這些遺物,他們推測這名失蹤人員可能叫鄧光學,是一名地質工作者。信件寄往新疆若羌縣,鄧光學單位或住址可能在若羌縣某地。同時,推測上世紀60年代失蹤的鄧光學可能為四川籍,在四川儀隴縣或巴中縣有親戚朋友或同學。
巴中警方尋親行動正在展開
11月29日晚8點30分,記者與巴中市巴州區(qū)鼎山派出所所長陳旭東取得聯(lián)系。陳旭東介紹,在記者與其聯(lián)系的十多分鐘前,他們接到了青海茫崖警方電話,請求協(xié)助調查“鄧光學”情況。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鼎山行政區(qū)劃經過了多次變化,如今鼎山派出所轄鼎山、大羅、羊鳳、龍溪、龍背等多個鄉(xiāng)鎮(zhèn),常住人口10余萬。因年代久遠,查找難度可能較大。目前民警正在摸排,將針對信件中“鼎山公社××××四小”進行重點調查,預計11月30日應該有最新情況。
連線茫崖警方:
失蹤地號稱“八百里無人區(qū)”
29日晚10點,華西都市報記者電話聯(lián)系上了茫崖行政委員會公安局副局長唐拓華,他向記者介紹了疑似四川籍地質工作者鄧光學的發(fā)現(xiàn)、偵查過程。
唐拓華說,發(fā)現(xiàn)遺骸的地方有大量的荒漠戈壁,當地號稱“八百里無人區(qū)”,該處是從青海通往羅布泊的一條故道,幾十年沒人經過都很正常。發(fā)現(xiàn)遺骸的是茫崖當地幾個戈壁愛好者,他們去撿石頭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具遺骸,很顯然沒有經過掩埋,不是正常死亡的狀態(tài)。他們做了標記,回到茫崖后,通過微信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公安局。
接到這個消息后,11月23日,唐拓華率領刑警和法醫(yī)一起趕去,經過搜索找到了遇難者遺骸。經過現(xiàn)場勘察,遺骸已經完全白骨化,當地氣候極度干旱,衣服還在上面,但經過風吹日曬,已經完全失去了顏色。遇難者隨身攜帶的黃顏色帆布包,由于當地幾乎無雨,所以帆布包里的信件等私人物品還保存著,字跡甚至還能辨認。通過里面報紙的具體日期,以及寫信的具體收信人、地址等,他們推斷應該是當年的冬天,這名疑似叫鄧光學的地質工作者在這里迷路,最后不幸遇難。
目前,民警提取了部分有辨認價值的遺物,對遺骸就地進行了土埋。“為讓這名失蹤人員魂歸故里,我們已向四川省儀隴縣、巴中市公安局發(fā)函聯(lián)系。”唐拓華表示,同時也希望廣大網友積極行動起來,幫忙尋親。如有知情者可與該局指揮中心聯(lián)系,電話0977-8251109。他們希望能找到疑似失蹤者的親屬,讓遇難者能在幾十年后有個最后歸宿。